第(3/3)页 另外马林跟杜松一样,也是在正面战场被彻底的击溃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杜松严格执行了杨稿的战术。率领军队,正面对决了后金的主力。虽然都败的一塌涂地。但是这俩人都战死杀场(马林这一战没死,不过几个月后还是死在努尔哈赤手里了),功过是非也就无从谈起了。 关键是后来的《明实录》记载。杜松全军覆没消息,当夜传入马林军中,以致军士震恐,主将提兵后撤,独有监军文官潘宗颜等挺身杀贼,鏖战之后殒身。 啥意思,就是说。马林未战先怯,帅军后退。延误了战机。只有监军文官潘宗颜,奋勇杀敌最后战死杀场。 然而,有趣的事情来了。满清的《老档》却对这一战,有着完全不同的记载。他们的记录是,马林率四万大军(这一点夸张了,最多三万),跟清军鏖战一整日。直至黄昏,才彻底崩溃而后撤兵退。而那位奋勇杀敌的文官潘宗颜,则是后背中箭而死...... 不过想到这里,陆煊有想到一个问题。 “算算时间,现在的安巴贝勒,也就是刚刚跟努尔哈赤汇合吧。那你为什么知道,北面的那一路是马林总兵带领的?” 陆煊这话是对地上的那位安巴贝勒的侄子说的。他知道后金的动向不足为奇。为什么连明军的动向都知道?在这种没有电话的时代,隔着一天的路,他竟然知道明军北路的主帅是谁?在什么地方? “额,所有人都知道的。” 陆煊:“......明军已经被渗透到了这种程度?”这时,身后的郭真一脸尴尬的开口了。 “陆壮士,此事或许是因为。开战之前,辽东经略杨稿大人,为了威慑后金。把明军的战术布置,于信上写给了努尔哈赤。” 陆煊:“????......!!!!” 原谅我言辞匮乏,实在无法描述出那种心理。大家明白就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