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章 初见史可法-《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第(2/3)页

    “今年才十七岁?还不到弱冠之年?真是后生可畏!”史可法愈发惊叹,接着问道,“你是哪里人士?籍贯何方?”

    夏华回道:“回阁部,草民祖籍扬州,辽东人士,父母亲属皆死于鞑虏之手,草民幼时被关宁军收养,后成为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的家丁。”

    “那是怎么来到扬州的呢?”史可法越听越惊奇诧异,马知府也被吊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他只知道夏华“是从北方逃难到扬州的”,详细情况并不清楚。

    夏华从容不迫地道:“回阁部,三个多月前,京师沦陷,崇祯皇帝陛下殉国,草民当时身在玉田县的关宁军中,偶然得知吴三桂意欲叛明降清,甘为鞑虏之走狗,草民虽身份低微,但始终铭记自己是个堂堂正正的大明汉家男儿,宁死不当汉奸,于是...”

    夏华的这番自我介绍说了足足近半个小时,把他的来历、经历基本上对史可法讲清楚了,当然,该隐藏的隐藏了,该淡化的淡化了,该“稍作加工”的“稍作加工”了。

    听完夏华的来历和经历,大堂里陷入幽微的静谧,史可法脸上的表情稍有点复杂,但他很快就长长地感叹着再度称赞夏华:“壮哉!壮哉!尔等不愧为我大明的汉家男儿!好!好!”

    说着,史可法有点按捺不住心头的某些涌动的情绪,站起身来,在大堂里来回踱着步子,一边频频地看着夏华一边脑子里激烈地天人交战着。

    突然,史可法猛地止住脚步,转过头来目光灼灼地看向夏华:“夏华,你可愿为国效力?”

    夏华昂然朗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男儿大丈夫,国难当头,义不容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男儿大丈夫的天职使命!”

    “说得好!说得好!”史可法激动不已,眼里甚至微微地泛起泪花。

    夏华趁热打铁:“阁部、马大人,草民祖籍扬州,亦是扬州人,万般不愿扬州毁于兵戈战火,愿献银五十万两用于扬州的军务、战备、城防等大事!”

    史可法和马知府都听得大喜过望:“当真?”

    夏华正色凛然:“草民岂敢欺骗阁部和马大人?”他知道史可法和马知府都是忠臣英烈,绝不可能对他捐的银子中饱私囊。

    “好!好!”史可法身体微微地发抖,他本来就对夏华极有好感,这五十万两银子让他对夏华更是盛赞珍视至极,他双目直视夏华,又像在对夏华说又像在自言自语,“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很多事都可以打破陈规、破而后立为之,即便外界非议,只要结果利国利民,又何必瞻前顾后?夏华,你的团练现有多少乡勇?”

    夏华没说实话:“原有一千多,现已增至四五千。”

    史可法面露喜色:“好,很好...”

    夏华知道史可法在想什么,他对此是求之不得的。

    史可法此次从南京来到江北,并不是巡视一圈就回去的,而是要常驻江北,在扬州建立督师幕府,总揽江北四镇等地的军政事务,所以他还带了一千多名军士,同时,他心知肚明江北四镇的军阀们个个拥兵自重、跋扈妄为,不但难以真正地起到攘外安内的作用,还尾大不掉、祸国殃民,因此,他计划在扬州等地招募新兵、扩充真正忠于弘光朝的他的嫡系部队。

    除了一千多名军士,史可法又通过他的多次据理力争从南京带来大批兵器、军械、盔甲、粮草、布匹等物,外加二三十万两白银作为紧急军费,并拥有调用扬州府的钱粮赋税的权力。

    既要扩军,收编现成的肯定大大好于白手起家,夏华的团练已参加过实战、战斗力可观,最重要的是,这支武装力量的首领夏华还是一个品德高尚、智勇双全、通晓军事兵法的人才,如此一来,在史可法心目中,夏华和他的团练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他的及时雨。

    史可法官居兵部尚书,在名义上统领江北四镇,但四大军阀个个不把他当回事,他近乎光杆司令,手下没有一支强大的嫡系部队。夏华和史可法的情况很像后世电影《投名状》里庞青云和陈大人的关系,庞青云带着八百土匪投效朝廷,别人根本看不上,唯有正缺人手的陈大人对他另眼相看,给了他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