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哦?辑甲?” 栗铁金讲解道:“辑甲是戚家军当年普遍装备的,这种铠甲的材料是棉、纸、生牛皮等,属于复合甲,能像铁甲那样在远距离上对枪弹有一定的缓冲防护作用,相当于铁甲的代替品,并且比铁甲轻一些,不会生锈,工艺简单一些,成本便宜一些,但在整体上还是不如铁甲的。” “多少钱一套?” “十二三两吧!” “可以。”夏华欣然同意了,在这个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完全不穿铠甲不行,穿最好但最贵的铁甲又需要慢慢来,用辑甲部分代替铁甲是个不错的折中选择。 “这就是板甲?”夏华的目光被一套明显与众不同、风格完全不是东方的盔甲给吸引了。 “嗯,这就是西洋人的板甲,”栗铁金点点头,“从西洋传教士那里买来研究的。早在百年前,这种西洋板甲就跟火绳枪一起传到了东方,我们大明和隔壁的倭国都有,这种盔甲在倭国大受追捧,倭国战乱时期和侵略朝鲜时期那些大名武将的铠甲便是西洋板甲在倭国的演化产物,但在我们大明没有成为主流铠甲之一。” “为何?” “因为我们大明有自家中华特色的明甲嘛。” 栗铁金说的“明甲”是中国古代将领们穿的那种甲片外露的铁甲,分为很多种,山文甲、锁子甲等都是明甲,成本和防护力都高于布面甲。 “西洋人的板甲号称‘防护力最强的铁甲’,这倒不是吹牛。”栗铁金接着道,“我们反复研究过板甲,确实让人穿上后犹如铜头铁臂,但工艺繁琐,工时相当长,制造成本很高,粗粗估计,一套板甲成本差不多一百两。” “好货果然不便宜!”夏华啧啧几声,又道,“但还是要制造一批的。”根据他的设想,他麾下的长枪兵们要清一色地装备铁甲,因为长枪兵们需要参加近身肉搏战,又无单兵盾牌,需要越高越好的防护力,制造一批板甲可给特种人员装备,类似于清军马甲死兵的敢死突击。 夏华忽然想起一个他在后世就有的问题:“栗先生,铁锅挡得住枪弹吗?”他记得后世电影《投名状》里曾有这么一幕:只有弓箭的清军向拥有火枪的太平军发动冲锋,为防枪弹,清军冲在前面的步兵们都手持铁锅,太平军火枪队开火后,枪弹在清兵们的铁锅上打得火星四溅,手持铁锅的清兵们毫发无伤。 栗铁金哑然失笑:“公子你在开玩笑呢,铁锅连冰雹都挡不住,怎么挡得住枪弹?不过,”他又道,“凡事无绝对,大部分铁锅包括佛山锅都是铸造出来的,挡不住枪弹,但有种铁锅在远距离上可能挡住枪弹,就是章丘铁锅那样的锻造锅,这种铁锅的做法是从加热塑性开始到最后的冷锻,累计要敲击约四万锤,成本远高于铸造锅,但坚固耐用程度也远高于铸造锅。” “原来如此...”夏华在心里忍不住把《投名状》的导演和编剧都鄙视了一把,庞青云的军队要是能搞到那么多的锻造锅,简直就是大土豪了,还要打仗拼命? “西洋人的板甲在制造原理上跟锻造锅差不多,”栗铁金补充道,“所以既费事又昂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