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火绳枪是西方人发明的,在上百年前被葡萄牙人带到了东方,先传入了倭国,倭国那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各大名诸侯都急需越强大越好的武器,一见到西方人的火绳枪,自然是大喜过望、全面引进并在原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大规模的实战运用,织田信长曾在长篠合战中运用火枪取得步兵第一次在野战中击败骑兵的胜利记录。 差不多同期,火绳枪也传入了中国,跟倭人一样,中国人对火绳枪也很重视,因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肆虐,使得苦于外患的中国跟内战中的倭国一样,被实战需求刺激得重视火绳枪。大明百万军队里,火绳枪最多、最先进、运用得最好的自然是戚公的戚家军,戚公曾赞誉道“诸火器之中,鸟铳第一”。火绳枪在倭国被称为铁炮,在中国被称为鸟铳或鸟枪。 随着倭寇之乱被平定,戚公又因被政治斗争波及而被打入冷宫,导致明军的火绳枪发展进度在近几十年来基本上陷入了停顿甚至还发生了倒退。 “这两支一支是西班牙人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一支是倭人的‘铁炮’,分别代表着西洋和倭国技术最好的两种火绳枪。”李建业把两支火绳枪递给夏华,“西班牙人的穆什克特火绳枪的口径约六又十之七分(23毫米),全重约十七又十之五斤(10.5千克),弹丸约一又十之三四两(50克)重, 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步,有效射程超过六十步,每分钟可射击二次,此枪虽比较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支座支撑发射,但所用铅制弹丸威力很大,能在六十步内射穿西洋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是弓箭难以相比的。” 夏华看着手里的穆什克特火绳枪,忍不住想到大洋彼岸的美洲,区区几百人、几千人的西班牙军队就是靠这种武器对当地的印第安人实施“降维打击”,美洲原住民三大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就像遇到大火的野草一样尽皆被西班牙人轻轻松松消灭。 “倭人的铁炮也很出色,当年的朝鲜战争中,倭军的铁炮众曾让我大明王师吃了很大的苦头。”焦勖在旁感慨道,“实战中,弓箭的最大射程约为二百五十步,杀伤距离是五十步,有效杀伤距离是二十五步,与之对比,铁炮的杀伤距离超过一百二十步, 百步之内,铁炮的弹丸能洞穿铁甲,未披甲者,一百五十步内必死,被铁炮弹丸击中者,非死即伤,立即就会丧失战斗力,伤者也近乎九死一生,因为铅制弹丸打入人体不但会打烂人体组织,铅毒还会渗透至人的血液骨髓、五脏六腑,医治难度相当大。” 夏华点头,这年头受枪伤的死亡率比在后世要高太多太多了。 对比铅制枪弹和箭矢,毫无疑问,铅弹的杀伤力完胜箭矢,火药武器的动能远高于弓弩,根据后世研究,火绳枪的初始动能往往突破2000焦耳,弓箭的初始动能不过100焦耳左右,即使枪弹飞行了 100米,剩下的动能也有初始水平的一半,光靠动能都能轻易重创一个人,这就是火器破甲摧坚的奥秘所在:动能大。 另外,由于铅的材质比较软,铅弹击中目标后容易变形破碎,这就导致动能全部由目标承受,而且破碎的铅弹不具备穿透力,不会像后世子弹那样把人打穿后飞出,铅弹直接会把人体内部绞成肉酱造成空腔效应,对人造成的痛苦远超过后世的子弹, 铅还是有毒的,如果医治时没有取出所有铅弹碎片,极易造成中毒,因此,后世的海牙公约明令禁止使用铅弹,这个时代无所谓国际公约,能有效杀伤敌人就行。 对比命中四肢必截肢、命中躯干必死的铅弹,箭矢就差太多了,特别是装备铠甲盾牌的目标,杀伤力更是锐减,盾牌不是寻常弓箭可以对付的,但火枪在百步距离上就能破盾洞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