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6章 火枪(1)-《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第(3/3)页

    所以明军就给火铳的顶部装上枪头并加长木柄当成长枪使用,或加粗铳管和把手当大棒使用,等等,明军北方边军用得多的冷热结合型火铳当属夹把铳,这是一种二管火铳,铳柄较长,头部安装有铁叉,可射击也可刺杀。

    也许有人会说:哎,在火枪上安装冷兵器,明军这不是做到了嘛?既可安装枪头或铁叉,为何不能安装刺刀?问题的关键是:被安装冷兵器的明军火枪都是最原始、最落后的火门枪,这玩意儿的命中率本就跟闭着眼睛开火差不多,命中目标全靠运气,安装上冷兵器,命中率从0变成0,有区别嘛?

    夏华给他的军队装备的是火绳枪,是讲究命中率的枪,在枪上安装冷兵器纯属画蛇添足,连倭人都不干这傻事。倭军火枪手们如果在实战中发生不得不与敌军短兵相接的情况,都是直接抡起火绳枪,将其当做木棍与敌军进行肉搏,从来没在火绳枪上安装刺刀或别的冷兵器。

    “来,让我看看你们研发出的用于大规模地装备我军的制式火枪吧?”夏华满怀期望地吩咐焦勖和李建业。

    自古以来,农耕民族出身的中原汉家军队在对战北方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时都很吃力,原因很简单,对方擅长骑射,骑是骑马,射是射箭,汉家儿郎自小在牛背上长大,人家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参与打猎捕鱼,生活方式就是军事训练,双方打起来,汉家儿郎当然招架不住。

    火器的诞生终于开始全面地改变这个局面了。

    箭术是需要长时间磨炼和积累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男子几乎个个擅长射箭,因为他们从小就射箭打猎,长大后上战场射箭杀人可谓得心应手,汉家男子小时候要放牛、种田、读书,哪有时间专门练习射箭,就算长大后从军勤奋苦练三五年,还是不如人家从小就练的。

    火枪诞生后,一切就不同了,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起码需要三年,但训练一个合格的火枪手三个月就速成了。如此,汉家军队有两个选择:

    第一,对方用弓箭,我也用弓箭,或临阵磨枪地拼命练,或专门挑选几万个孩子从小练;

    第二,对方用弓箭,我用火枪,对方弓箭从小练到大,我火枪几个月就能批量训练成功。

    毫无疑问,第二个才是汉家军队的最佳选择。有了火枪,汉家军队虽在“骑”上仍天然不及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但在“射”上绝对能与对方旗鼓相当甚至能完成逆袭反杀。面对敌方一个从小练到大的精英弓箭手,汉家男儿练三个月的火枪就能将对方用十几二十年苦练出的射箭优势抵消掉,你有箭术,我有枪法。

      


    第(3/3)页